有一位牧师正在为准备明天的布道词伤脑筋,太太出去买东西了,小儿子约翰哭着嚷着要去迪斯尼乐园。为了转移儿子的注意力,牧师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世界地图撕成许多碎片,散落在客厅地板上,对儿子说:“约翰,如果你能把这张世界地图拼起来,我就带你去迪斯尼乐园。”
牧师感觉这个任务很艰巨,应该会花掉儿子很多时间,但没想到约翰半个小时不到就把地图拼好了。
那么,到底有什么样的奇迹发生了呢?
看完下面的分享,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今天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大学生涯规划的意义与任务。
这儿有一张《北京青年》的剧照,当时播出时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探讨。因为剧中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对话,也因为他们要重走青春路。
比如剧中李晨饰演的何东,从公务员的身份逃离时说:“我受不了那方形的楼,方形的办公室,方形的格子间,方形的电脑。再干下去,我都快成方片儿了。”
所以,当他说“我要重走青春路!”的时候,他的女朋友说:“那你的青春植物了吗?”
很多人觉得不解,公务员的身份那么好,好不容易挤进去了,为什么还要逃出来呢?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代价,所以当时也引发了热烈讨论:要不要重走青春路?我们要费那么大的劲儿去重新追寻原来的梦想吗?
所以为什么在大学开设生涯规划这门课程?
因为大家正值青春,希望能通过生涯规划,让你的青春路走得更稳、更远一些。
那么正值青春的时候,大家都在干什么?根据总结,大一学生们的语录如下:
我很忙,但是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
我忙着上课,忙着下课,忙着食堂打饭,忙着参加讲座,我还忙着运动、逛街、谈恋爱,但是你要问我在忙什么,我不知道。
感觉自己对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
很多人会说,我的专业是家长选的,是分数不够迫不得已选的,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不知道,所以我想换专业。但是,到底想换什么专业呢?好像也不知道。
时间有时候很充裕,有时候特别紧张;
刚开学的时候,没有课业压力,时间相对比较充裕,但等到考试周的时候,又觉得时间不够用。
大学期间四处兼职,家教做过,推销也做过,钱没挣到多少,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还弄得又忙又累。
很多人会很困惑,兼职、实习这一块,到底该如何进行?又该如何分配时间?
考研是大学二三年级时,大家会盘算最多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大三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问自己:我到底要不要考研?我要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其实,很多人觉得读研是对大学生活的延续,所以大部分人是被推着往前走的,不是一个主动的选择。
除了考研,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找工作,比如一个信息专业的学生,他的求职意向是:数据统计管理、计算机信息处理、财务管理类,并且把这些意向在同一份简历中展示。
其实,他对于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并不清楚。
所以,越往后走,我们越需要清晰的知道自己喜好是什么,你想通过大学四年找到怎样的职业方向。
这也就引出我们下一部分的内容: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什么?看看这些人是怎么说的。
考研族说:我毕业后铁定考研,根本就不准备找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跟我没关系!
考碗族说:我们家关系很硬,我一毕业就考公务员,根本不需要职业生涯规划!
留学族说:我早想好了,一毕业就出国留学,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学英语,至于职业生涯规划,还早着呢!
毕婚族说:我一毕业就结婚、生子,当个全职太太,别跟我谈什么职业生涯规划!
有人说,规划就是计划,到底是不是?
在我们谈论规划是什么之前,我们先看看规划不是什么,有哪一些对于生涯规划课程的误区呢?
规划不是“跟着感觉走”;
什么是跟着感觉走?下面这些话是一些同学做职业规划的原话:
“我觉得女孩子做公务员很稳定”
“我父母希望我继续读研读博,将来做老师”
“我觉得企业特别不稳定,最好能进国企或事业单位”
“如果放弃保研名额考更好学校,我觉得我考不上”
“我觉得我适合做销售,不适合做技术”
规划不是“复制他人”;
很多同学写论文就是复制他人,离开了百度、期刊网就完全瘫痪,不知道怎么写。甚至,有的同学写自我总结评价,也一定要参考百度。
学市场营销的张凡,好不容易拿到了一家贸易公司的offer,成为一名销售助理,本以为可以成为和师兄一样的“销售达人”,但去了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上下班要打卡,薪资也少得可怜。
所以他很苦恼,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只能一边应付工作,一边到处投简历...
其实,复制他人是整个生涯规划中我们提到最多的,因为我们提倡做自己。
规划不是“一成不变”。
给大家讲一个比较真实的职业规划的例子:一个财务管理专业的女生,她最大的梦想是进入四大会计事务所。
大三时,经过层层筛选,如愿进入德勤(四大中的一个)做实习生,等3个月实习结束后,她满肚子委屈地说:“我不知道四大的工作是这样的,每天早上6:30起床,半夜才能结束,虽然我穿着笔挺的套装,出入之前梦寐以求的写字楼,和周边白领一起交流,但我感觉自己是悲催的,因为会计事务所节奏过快,压力太大,空间有限。”
于是,她开始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可以接受每天工作时间那么长。想清楚之后,觉得自己不是真正想进入四大,但同时还是想从事财务相关工作,所以她慢慢调试,把目标改为:进入国企/私企从事财务类职位。
规划是一个动态的效果,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大学四年的经历逐渐做调整,所以,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
那么,生涯规划是什么?
是有依据,有一定方向的;
是做自己,体现自己特色的;
是有阶段性调整的,动态的。
规划强调“自我体验”。
电影《阿甘正传》中说:生活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所以你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品尝。
这是规划课最大的特色,也是生涯规划最亮的一个特点。大学其实是给大家一个充分体验的空间,也是在生涯规划中需要重视的一块儿。
规划除了是一个体验之外,也是告诉我们要追求圆融生活。
每个人的生涯发展其实有三个舞台:职场、家庭、社会。
虽然通常来说,我们认为的成功是以职业为核心,但生涯规划更要强调圆融的生活,也就是我们要做更多人生角色的平衡。
下面看三个产品的广告语:
加多宝:怕上火,喝加多宝。
高露洁: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
海飞丝: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
这些产品的定位都非常明确,就是做自己。
同样我们每个人在生涯规划中,都应该找到自己的规划定位、职业定位。
这就是圆融生活很重要的部分,你要做到角色平衡,还要体现自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