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老师关于护理学就业情况的回顾与分析讲座
12月13日晚,17级护理兼职辅导员——护理专业老师张鹏在11号教学楼为17级护理专业同学进行了就业创业讲座。张老师从护理专业的近年来的就业情况回顾入手,分析护理专业的就业特点和趋势,希望同学们提早进行职业规划,以便将来从容就业。
附:张鹏老师的讲座内容
护理学本科专业就业情况的回顾与分析
同学们好!
近年来,在中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问题中排序在前几位的重要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就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
在座各位都是护理专业的同学。和其他专业相比,护理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且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参加工作的护生人数远远大于考研究生者;
(2)就业主要集中在中等以上城市;
(3)就业单位主要选择医院;
(4)就业方向比较单一。
通过对已经毕业学生的了解和访谈,我们感到毕业生普遍对能在临床从事护理工作感到满意,但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待遇低和今后升迁感到茫然和无奈。
护理毕业生就业特点的原因分析:
1.护理人才需求量大 尽管近年来护理人才培养不断扩大,但是根据社会对护理的需求,护士数量仍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每万人拥有护士数为7.6人,这与发达国家如美国(71.4/万人)、日本(41.7/万人)相比差距很大。另外,为完善初级卫生保健和满足人们对健康多方面高层次需求,护理人员与医生在数量上的比例应达到2∶1或4∶1,而我国目前只达到1∶1左右。因此,为实现WTO“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大批高层次护理人员。本院近三届本科护生的高就业率也证明了这点。全国政协委员王智琼委员表示,我国目前护士总人数相对于13亿的总人口来说,这一数量还远远不够,我国护士仍然严重缺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护士与总人口的比例约为千分之五,而我国这一比例只有千分之一,以此计算,我国尚缺数百万名护士。整整一百万护士的巨大缺口,显然,医疗领域也同样出现了类似于“民工荒”的“护士荒”。有人认为“护士荒”缺口达百万是医改不成功的另一标志。表1 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2. 卫生服务需求高 为了使卫生事业发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本科层次护士充实到临床第一线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随着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护理人才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新护士时优先录用本科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
3.护生专业思想较稳定
调查显示,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临床护士这一职业,说明护生通过学校学习、临床见习和实习,专业思想逐渐稳定。也有部分毕业生选择了护理教师及其他职业(主要指国家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虽然这一部分毕业生占的比例很小,也说明护理毕业生正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调整着自身的选择,但也不排除个别毕业生厌倦护理工作想改行的心态。
4 择业中向往城市心态 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经济收入的高低也成为毕业生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毕业生最理想的工作单位位于地市级以上城市,只有少数毕业生愿意到乡镇农村。这种向往城市,不愿到农村基层的心态,与我国农村基层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现状背道而驰;这样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淡漠社会责任的倾向,增加了就业难度。很多县市级医院已有明确的用人意向,可我院学生却不愿签约也说明了这点。
5 提高学历层次受现实的制约 由于目前研究生公费名额相对较少,而大部分毕业生又来自农村,经济条件相对不好,加上护理本科层次毕业生不太多,就业形势好。另外,将近20年的寒窗苦读使学生们身心疲惫,考研需要大量的精力、财力和足够的耐力情况下,大部分护生选择毕业后工作而非考研究生。
建议
加大改革力度,为毕业生就业做好指导和服务
1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是做好就业工作的保障 就业工作是护理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用人单位对护理本科教育培养工作的检验。学院应有相应的经费与政策支持,让各院系走出去、请进来,定期与各大医院护理部主任沟通,了解进人情况。每学期到医院了解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听取用人、临床教学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友谊与信任。
2 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 加强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就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实习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时期。毕业实习生往往从实习中了解自身职业的社会价值,感受职业的社会认同感,从而促进学生做出今后职业就业展望和择业,确定今后职业的奋斗方向。在毕业实习期间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会影响到护理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进一步加强毕业实习期间的就业指导,适时调整集中教育内容,突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探索适合就业工作需要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多途径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 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向服务对象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整体护理,护理场所从医院扩大到社会、家庭。为适应21世纪人人都享有卫生保健的需求,护理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更加优化。一方面,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及公共卫生知识方面的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涉外护理等方面的专业课;护理教育应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大力加强。在访谈中,很多毕业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待遇低和今后升迁感到茫然和无奈,这最终将影响护理人员专业思想的稳定,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用人单位应特别重视的问题。
同时,护理专业毕业生应努力完善自己
1 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 各级各类各层次都在扩大护理专业的招生,另外护理成人学历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也在进行现有护理人员的学历提高和技能培训工作。因此,护理专业毕业生更应提高综合素质,包括提高心理素质、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2 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主动性 社会形势的发展、就业环境的变化,要求护理专业毕业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大胆地、主动地寻找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如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找准自己的定位。
3 调整就业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有期望值过高的倾向。一方面,用人单位的期望值是按照利润最大化要求来选择人才,有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而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追求实现自我的最大化。护理专业毕业生比其他医学专业就业形势好,就使得毕业生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普遍把择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反映出毕业生追求高薪、舒适、名气的心态,导致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毕业生及其家长对到基层或边远地区就业准备不足,这在今后日趋严重的就业形势下会错过很多就业机会。另外,湖北省的医学教育资源丰富,在近几年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中,护理学专业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的竞争愈加激烈。我们必须对护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正确的认识,认真思考,确立对策。在高等教育中,应对学生的定位、专业技能上给予引导和指导。
3 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能力状况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 今后根据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就业意向状况,加强非医疗单位就业信息库的建设,扩大就业渠道,满足不同毕业生的需要。同时要加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状况信息库的建设,使内容更加完善和具体,以提高就业推荐的准确性。
今天就谈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向我咨询。希望大家的大学生活顺利,找工作顺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