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101101
一、专业简介
护理学本科专业成立于2007年,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20年)》的基本专业。本专业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依托医圣故里的区域文化优势和中医学专业优势,把传承和弘扬中医护理作为专业特色,秉承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勤求、博采、精诚、济世”的院训,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目前已有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核心课程,多次荣获省教育厅创新应用奖励。专业成立以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突出,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职教师多次荣获省级、校级教学技能竞赛奖励,构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现代护理为主体,突出中医特色和人文素养”的“三位一体”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课程体系。目前拥有基础护理实训室、内科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模拟手术室、老年护理实训室、急救护理实训室、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康复护理实训室等10余个校内实训场所及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和南阳市中医免疫重点实验室,拥有1家直属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中医院等10余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做为实践教学基地,充分保障了毕业学生的质量。培养的毕业生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保持在95%以上,在就业率、就业层次和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地方经济发展及医疗保健服务等行业输送了高素质的护理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护理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系统地掌握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中医护理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终身学习能力、解决工作中复杂问题的能力、辨证施护能力和适应行业发展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和预防保健及康养机构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护理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学制及修读学分规定
学制:基本学制4年,最长修业年限7年,超过修业年限未能毕业的按结业处理。
修读学分:本专业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所有实践性教学环节,成绩合格,且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获得总学分192学分,准予毕业。
四、学生毕业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要求
1-1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的性质有正确的认知,对其发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
1-2 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权利,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1-3 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1-4 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入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
1-5 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1-6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
1-7 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反思精神,具有循证实践、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错误的态度。
1-8 在应用各种护理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护理对象及家属权益,对于不能胜任或不能安全处理的护理问题,应具有寻求上级护师帮助的意识。
1-9 初步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具有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以最小的医疗成本获取护理对象最佳健康水平的意识。
1-10 热爱中医护理事业,能正确认识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以及中医护理学科的性质和内涵,并具有为其发展作出努力的责任意识。
2.知识要求
2-1 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2-2 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3 掌握人体正常结构、功能、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
2-4 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护理。
2-5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
2-6 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和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知识。
2-7 熟悉影响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评估和干预方法。
2-8 熟悉不同护理对象的基本心理需要和常见临床心理问题的评估和干预方法。
2-9 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2-10 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2-11 了解中医学以及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与方法。
2-12 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3.技能要求
3-1 具有在专业实践中与护理对象和相关专业人员有效沟通与合作的技能。
3-2 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评估技能,制定护理计划并对不同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3-3 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急救护理技术、基本专科护理技术和具有配合实施常用诊疗技术的能力。
3-4 具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能力。
3-5 具有初步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3-6 具有从事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环境中为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务。
3-7 具有初步运用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的能力,以保证安全有效的专业实践。
3-8 具有初步从事临床教学、为护理对象提供维护健康与促进健康的能力。
3-9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和利用护理学专业信息,研究护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3-10 具有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护理学文献和简单的会话能力。
3-11 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
3-12 具备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临床各科常见病证进行辨证施护的能力,具有应用常用中医护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中医知识和技能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养生保健的能力。
五、授予学位
达到《南阳理工学院普通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中医学、护理学及人文社会科学。
七、核心课程
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社区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护理研究等。
八、课程基本要求
(一)主要课程模块
1.医学基础课程模块
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人体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该模块实施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护理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表1 医学基础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分配 |
修读学期 |
考核方式 |
课程性质 |
人体形态学 |
6 |
96 |
1 |
考试 |
必修 |
生物化学 |
3 |
48 |
1 |
考试 |
必修 |
生理学 |
4 |
64 |
2 |
考试 |
必修 |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 |
2 |
32 |
2 |
考试 |
必修 |
医学免疫学 |
2 |
32 |
2 |
考查 |
必修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4 |
64 |
3 |
考试 |
必修 |
药理学 |
4 |
64 |
4 |
考试 |
必修 |
预防医学 |
2 |
32 |
6 |
考查 |
选修 |
小 计 |
25 |
400 |
|
|
2.护理学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护理学专业方向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性、创新性课程,为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宽阔的学校和发展空间。该模块积极开展实训教学改革和临床模拟教学以及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有更多的直观感受和动手训练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表2 护理学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分配 |
修读学期 |
考核方式 |
课程性质 |
护理学导论 |
2 |
32 |
2 |
考试 |
必修 |
基础护理学 |
8 |
128 |
3、4 |
考试 |
必修 |
健康评估 |
5 |
80 |
4 |
考试 |
必修 |
内科护理学 |
6 |
96 |
5 |
考试 |
必修 |
传染病护理学 |
1.5 |
24 |
5 |
考试 |
必修 |
外科护理学 |
5 |
80 |
5 |
考试 |
必修 |
护理研究 |
2 |
32 |
5 |
考查 |
必修 |
精神科护理学 |
2 |
32 |
5 |
考查 |
必修 |
疼痛护理学 |
1 |
16 |
5 |
考查 |
选修 |
老年护理学 |
2.5 |
40 |
5 |
考查 |
选修 |
妇产科护理学 |
4 |
64 |
6 |
考试 |
必修 |
儿科护理学 |
4 |
64 |
6 |
考试 |
必修 |
社区护理学 |
2.5 |
40 |
6 |
考试 |
必修 |
急危重症护理学 |
3 |
48 |
6 |
考试 |
必修 |
康复护理学 |
2 |
32 |
6 |
考查 |
选修 |
五官科护理学 |
1.5 |
24 |
6 |
考查 |
选修 |
小 计 |
52 |
832 |
|
|
|
3.中医护理特色课程模块
中医护理特色课程模块包括中医学概论、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性、创新性课程。该模块积极开展实训教学改革和临床模拟教学以及临床见习和实习,进一步提高对临床各科常见病证进行辨证施护的能力和运用中医护理方法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促进护理对象的康复和提高民众健康水平的能力。
表3 中医护理特色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分配 |
修读学期 |
考核方式 |
课程性质 |
中医学概论 |
3 |
64 |
2 |
考试 |
必修 |
中医护理学基础 |
4 |
80 |
3 |
考试 |
必修 |
中医临床护理学 |
3 |
48 |
4 |
考试 |
必修 |
中医方药学 |
2 |
32 |
5 |
考查 |
选修 |
中医传统文化概论 |
1 |
16 |
5 |
考查 |
选修 |
针灸推拿与护理 |
3 |
48 |
6 |
考查 |
选修 |
中医饮食调护 |
1.5 |
24 |
6 |
考查 |
选修 |
小 计 |
17.5 |
312 |
|
|
|
说明:本模块课程要求不低于10学分。
4.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模块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包括护士人文修养、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其中护士人文修养是包含人际沟通、职业礼仪和社会学基础的整合课程。该模块积极开展实训教学改革和临床模拟教学,授课过程中强调人文修养的培育,使人文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亦突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表4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分配 |
修读学期 |
考核方式 |
课程性质 |
护士人文修养 |
2 |
32 |
1 |
考查 |
选修 |
音乐、美术鉴赏 |
2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护理伦理学 |
1 |
16 |
3 |
考查 |
选修 |
护理心理学 |
2 |
32 |
4 |
考查 |
选修 |
临床营养学 |
2 |
32 |
4 |
考查 |
选修 |
护理与法 |
1.5 |
24 |
3 |
考查 |
选修 |
护理教育学 |
1.5 |
24 |
5 |
考查 |
选修 |
护理研究 |
2 |
32 |
5 |
考查 |
必修 |
安宁疗护 |
1 |
16 |
5 |
考查 |
选修 |
护理管理学 |
2 |
32 |
6 |
考查 |
选修 |
护理信息学 |
1.5 |
24 |
6 |
考查 |
选修 |
护理专业英语 |
2 |
32 |
6 |
考查 |
选修 |
社会医学 |
2 |
32 |
6 |
考查 |
选修 |
护理临床综合思维训练 |
1.5 |
24 |
6 |
考查 |
选修 |
小 计 |
24 |
384 |
|
|
|
(二)实践教学环节模块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实训)、预实习、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第二课堂等,充分体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解决护理对象健康问题的实践能力。
表5 护理学专业实践环节模块
课程名称 |
学分 |
实践周数 |
考核方式 |
修读学期 |
实践方式 |
预实习Ⅰ |
0.5 |
1周 |
考查 |
1 |
校外分散 |
预实习Ⅱ |
1 |
2周 |
考查 |
2 |
校外分散 |
预实习Ⅲ |
0.5 |
1周 |
考查 |
3 |
校外分散 |
临床见习Ⅰ |
3 |
3周 |
考查 |
4 |
校外集中 |
临床见习Ⅱ |
4 |
4周 |
考查 |
5 |
校外集中 |
护理综合实训 |
2 |
2周 |
考查 |
6 |
校内集中 |
临床实习 |
20 |
40周 |
考查 |
7、8 |
校外分散 |
毕业论文 |
12 |
12周 |
考查 |
7、8 |
校内集中 |
护士资格考试培训 (含毕业考核) |
2 |
2周 |
考查 |
8 |
校内集中 |
小 计 |
35 |
55周 |
|
|
|
说明:校外分散见习:0.5学分/周;
临床见习Ⅰ:包括基础护理见习1周,健康评估见习1周,中医护理见习1周;
临床见习Ⅱ:包括内科护理和外科护理见习各2周;
课程实验(实训):前期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主要在医学实验(实训)中心进行,以课程内实验(实训)教学为主。后期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以临床见习为主,主要在附属医院和实习医院进行。
预实习:预实习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在第一、二、三学期结束后进行。包括护士人文课程及基础护理课程的观察学习,了解医院管理概况、医事法规状况;理解医院工作基本流程,巩固在校理论学习,获得更多的接触临床的机会,加深对护理专业了解和提高沟通能力,为下个阶段的学习和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预实习是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有效途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等学习的有效举措。本课程主要采取校外分散见习的方式进行。该课程是在学生逐步接触护理专业和相关医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分学期进行的。
临床见习: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在第四、五学期结束后进行。学生通过临床见习,达到巩固和深化护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评估和满足患者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判性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沟通技巧的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和操作技术,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实习及护理职业生涯发展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临床实习:按照国家护理学本科专业教育标准,实习时间为40周,实习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第六学期结束后开始实习。护理学本科临床实习环节是专业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巩固和深化本专业理论知识,运用本专业所学人文科学知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研究、护理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具有扎实的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医学、人文社会学科知识,较强的护理实践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临床实习期间,学生须按照论文指导老师要求完成毕业论文数据收集,为论文答辩作好准备。
第二课堂:积极开设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拓展课外学习、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参与专业竞赛、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自主学习、文化艺术等活动提供平台,坚持把第二课堂作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及拓展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阵地,针对护理学专业的特点,利用“5.12护士节”开展纪念南丁格尔系列活动如:演讲比赛、护理礼仪展示、护理技能表演、护理知识竞赛、文艺晚会等,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人文素养锻炼;引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在护士节、艾滋病日、睡眠日、爱牙日等与卫生健康相关的节日,组织学生进入养老院、社会福利院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体验人文情感、增强学生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营造人文环境,依托我校综合性院校浓厚的校园文化,结合专业特点,在护理实验实训室、教室走廊和室内布置南丁格尔挂像、护士礼仪规范挂图以及突出护理学专业理念的格言等,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仔细的职业态度。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同时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成绩考核
课程考核:考核形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以期末总评成绩计算学分。其中考试课程总评成绩是平时考核(强化形成性评价)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的总和,记分形式为百分制,考试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笔试(闭卷或开卷)、实践应用能力测试等,着重考核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查课以平时成绩为主,记分形式为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集中实践环节:需提交见习报告或实习报告,由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进行过程评价和总评价,并经学院审核。
毕业论文:由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组织答辩并评定成绩。
临床实习:考核在临床实习期间进行。各科实习结束时,必须进行出科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医德医风,成绩合格方能进入下一个科室。
毕业考核:采用理论+实训的综合考核评定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