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暖乡野:南阳理工学院师生赴乡村开展爱心义诊活动
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号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践力量,7月8日,南阳理工学院“杏林传爱”实践团队深入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苏店村,开展“三下乡”爱心义诊活动。团队师生发挥专业优势,为村民提供免费诊疗、健康科普,用实际行动为乡邻健康保驾护航。义诊途中,队员们不仅是服务者,更是学习者。看到乡村医生背着药箱走村串户的坚守,大家对“医者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王大爷,您的血压有点高,平时要少吃盐,这是降压药的服用说明,我给您标注了。”在苏店村小学临时设置的义诊点,志愿者李同学一边为老人测量血压,一边耐心叮嘱。诊室外,闻讯而来的村民排起了长队,有抱着孩子的年轻父母,有拄着拐杖的老人,还有背着竹篓刚从田里赶来的农户。在苏店村独居老人张奶奶家,志愿者们不仅为她提供一对一的义诊服务,还主动帮助她清扫院子。

团队队员为村民进行现场科普帮助村民掌握常见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秦盼盼供图
“以前去市区看病要坐一个半小时车,现在孩子们把医生请到了村里,真是比亲人还贴心。”刚把完脉的村民陈大叔笑着说,手里紧紧攥着志愿者手写的健康小贴士。据统计,活动期间为150余名村民提供诊疗服务,发放健康宣传手册200余份。

张凯老师(左一)和徐彦飞老师(右一)为村民把脉开方。秦盼盼供图
“小朋友别怕,姐姐给你听听心跳,就像小火车‘咚咚’响哦。”中医学专业的郑同学用童趣的语言安抚着哭闹的孩子,旁边的队友则拿出准备好的卡通贴纸,瞬间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在中医科诊区,带队的徐彦飞老师现场演示推拿手法,教村民缓解颈肩疼痛的简易动作,围拢学习的村民们不时发出“原来这么简单”的感叹。

团队队员为村民测量血压。秦盼盼供图
除了常规诊疗,服务队还针对当地高发的关节炎、高血压等慢性病,开设了“健康小课堂”。志愿者们用方言讲解疾病预防知识,结合田间劳作的场景演示正确的劳作姿势,原本枯燥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原来弯腰插秧时间长了会伤腰,按张老师教的方法,昨天干活确实轻松多了。”村民们的反馈,让志愿者们更加坚定了做好科普的决心。
夜幕降临时,义诊点的灯光依然明亮。队员们围坐在一起整理病历、统计药品,讨论着白天遇到的疑难病例。“有位大叔的糖尿病已经很严重了却不自知,这让我意识到,比起治病,提前预防和健康宣教更重要。”队长赵同学在日记里写道,“我们能做的或许有限,但哪怕多让一个人了解健康知识,就是有意义的。”

徐彦飞老师挨家挨户为村民们把脉问诊。秦盼盼供图
“这次下乡让我真正理解了‘医者仁心’的重量。”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与村民的面对面交流中变得鲜活。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队员们提前准备了适合老人阅读的大字版宣传页,甚至在药盒上画出服用时间的示意图。
苏店村卫生室医生感慨道:“这些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医疗服务,更是新的理念。他们教会村民用科学的方式守护健康,这种影响是长远的。”
当最后一缕阳光洒在乡间的小路上,志愿者们背着药箱返程,身后传来村民们的道别声。这场跨越城乡的健康之约,不仅为乡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医疗服务,更让青春的力量在扎根大地中生长,让医学的温度在双向奔赴中传递。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我们来的时候带着热情,离开的时候装满了感动,这片土地教会我们的,远比我们能给予的更多。”
从苏店村的广场到农家院落,这场跨越城乡的健康接力,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青年与土地的深情对话。正如村里的老支书所说:“这些孩子带来的不只是药,是希望,是城里和乡下越走越近的心。”而这份希望,终将在更多青春力量的接续中,生长成乡村振兴路上最坚实的健康基石。